壹、 計畫背景:
日新月異的數位科技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使得人文及社會科學與資訊學科之間在學科內涵、規範、社會實踐等等方面開始發生質變。在文學研究領域,數位科技改變了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之想像與模式。在法學領域,數位化成品衍生出眾多態樣之侵權行為。
在傳播學領域,網際網路使得知識的傳播得以無遠弗屆,數位典藏之成果成為具有全民公共財之性質。在圖書資訊領域,傳統圖書館及博物館的角色與功能不斷受到線上圖書館、博物館之衝擊。上述種種,皆為傳統學術領受到資訊科技發展之影響所產生之新興研究議題。
此外,配合國家發展,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數位內容與產業之連結為目前熱門之文化創意產業議題之一。過往之有形文化資產如數位化之資料庫已大量建置,惟無形之文化資產則尚待開發。文化創意需要透過設計才能具體展現於不同載體,藉由重新詮釋無形文化之深層涵意,藉由故事之容易記憶、容易傳播,容易貼近人性等特性,賦予文化新的情感和生命力,從中發掘其商品設計與開發的價值,此乃是文化創意產業提升產業效益之契機。有鑑於此,本處公開徵求「數位人文」主題研究計畫,以鼓勵相關領域之學術
研究,以期推動數位科技與人社研究之結合並促進文化創意研究與多元發展。
貳、 徵求說明:
數位人文領域之定義為一開放式之議題,102 年度數位人文主題研究計畫謹從三面向切入,主題一,善用新工具:數位科技支援人社研究下的新方向;主題二,理解新現象:由人文及社會科學反思融入生活脈絡裡的數位科技;主題三,改變生活世界:設計科學(design science)觀點下數位與文化創意的結合。然計畫之提出,並不限於上述主題,其他與數位人文領域契合之研究主題亦可提出申請。
主題三:改變生活世界:設計觀點下數位與文化創意的結合
1. 應用數位俗民誌之文化創意商品設計研究
隨著數位化科技進步,透過行動手持裝置 (例如,智慧型手機) 進行遠距的使用者參與觀察已變成一種雖不完全符合傳統人類學研究方法,但在某種情況下卻可大幅降低成本和縮短時間;因此,行動手持裝置可以成為一種企業界設計開發新產品、服務和知識系統的有效工具。另外,文化創意商品設計往往涉及不同文化之間較隱晦、模糊和抽象之象徵意義或意識形態差異。應用數位俗民誌可以幫助設計者更精準與妥善處理這些細微,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創新應用。
2. 應用台灣文化元素於實體互動設計
針對具有強烈台灣特色、故事性或重要慶典的台灣文化元素 (包括,生物、器物、及事件),以視、聽、觸、嗅、味五種感官體驗進行蘊含與強度分析,以匯集成「台灣文化元素之感官體驗」。其次,運用前述資訊,針對服務場域,以實體互動設計概念進行設計,發展出具備台灣文化元素之實體互動模組。
4. 地方文創故事數位內容之(介面)應用模式研究
台灣文創產業似有呈現集中化現象,加上五都政策實行,在縣市重組後地方資源重新分配,縣市將會面臨該如何保障地方產業與當地居民的種種權益。當全球的城鄉治理首要以永續發展為前提下,地方縣市需要思考如何讓「城市」、「鄉村」與「城市-鄉村」和諧共生。歷史的累積是文化成就經濟價值的最大資產。傳播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故事,因為故事容易記憶、容易傳播,貼近人性,更可賦予情感和生命力,喚醒人內心情緒。因此,強化故事於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數位內容構成,以地方文創分流、數位文創跨區域性為主要思維,挖掘「地方故事」深刻地方人文,藉由地方故事加值產業經濟,可建立推動地方產業化、產業文化化、人才回流加值區域經濟等基礎。
5. 智慧行動應用加值文創產業之創新模式研究
近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率不斷提高,連帶創造了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市場,不斷囊括閱讀、視聽、娛樂等功能,大幅轉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及使用經驗。面對此新型態媒體,如何掌握其動態服務特性,及多元化的創意開發,運用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新模式帶來更高的價值,視為文創加值必要趨勢,故探討數位行動加值對文創產業之應用與影響,以建構台灣文創數位化之創新(服務)模式,導引未來產業之發展型態,應是相當值得重視課題。
6. 地方文化品牌網絡建構
台灣擁有豐富的在地故事能量、多元融合且饒富趣味的文化特質。不論是歷史的軌跡、在地的風俗、生活的態度,或多或少,小至每一個鄉里街道大至整個城鎮國家,都具備著專屬的文化脈絡與故事氛圍,這也正成為地方發展的立基。從社區營造到創意城市,皆著眼於地方特色發展機會,創造產值同時留住在地人才。在數位時代中,如何帶入新思維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建構品牌價值、創造永續經營機會,打造互利互助之網路連結,共創在地價值和引領地方活化之設計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