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委員會日前公布「數位人文」計畫,政大通過率和通過件數皆為全國第一,校長吳思華5日召開102年數位人文主題研究座談會,肯定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數位人文將成為政大學術新亮點」。
推動跨領域研究多年,此次政大共通過三大主題、十二件計畫案,每一主題皆整合資訊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透過緊密的團隊不斷數位與人文對話成形。
「以文本分析呈現台灣海外史料政治思想輪廓」計畫主題由政大圖書館長、資訊科學系教授劉吉軒擔任計畫總主持人,歷史學系教授薛化元、資訊科學系助理教授蔡銘峰參與,資訊工具導入文本分析,將百年史料轉化為結構資料,提供系統化的客觀檢視機制。
政大新聞系教授吳筱玫帶領「尋找媒體創用者的數位足跡:社交媒體研究之新方法探索」主題團隊,探究手機、社群網站等新科技對於社會行為的影響,並藉此反思在數位影響下的新研究方法和方法論課題。議題涵蓋傳播應用、現代性探討、使用者行為研究等。
由政大中文系教授鄭文惠帶領的主題團隊,奠基於講座教授金觀濤創建的「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從數位科技探討關鍵字詞義的變遷,進而理解中國近現代「家國」概念的演化。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副所長、同時也是國科會數位人文計畫推手林富士肯定,政大多年來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耕耘,具備相當豐厚的知識基礎,近年來又積極促進跨領域對話和整合,不論團隊的組成和對話都相當多元,合作精神勝過其他大學。
林富士稱讚,政大此次通過計畫審查的三大主題團隊都具備相當合作經驗,且深刻認知到數位對於人文研究的衝擊。對於政大具備如此成熟的跨領域合作團隊,「我真的很羨慕。」
同樣是國科會數位人文計畫推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項潔也喜見政大在數位人文研究的成績,相較於國外數位人文研究多從文史發展,從數位典藏逐漸發展的研究特色,也是臺灣在此領域的獨特之處。
項潔指出,目前不論在華人圈或中國學術界都尚未關注「數位人文」的議題,這是臺灣學術界的機會;數位人文不僅是政大的學術亮點,更將成為臺灣學術的亮點。鼓勵學術界應把握先機,爭取未來學術的詮釋權,扮演重要角色。
林富士和項潔同時呼籲,政大可在數位人文上豐厚基礎上,成立數位人文中心,持續進行深入研究,未來更可和臺大數位人文中心、中研院數位文化研究中心合作,持續反思數位與人文的對話。
吳思華也表示,數位人文已逐漸成為政大的亮點,未來計畫邀請數位人文研究團隊進駐研究總中心,成為政大特色研究。